知識產權保護再次成為網絡熱詞。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強調,要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促進發明創造、轉化和應用。
我國也提出了加快和加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的模式。充分體現了**對知識產權的高度重視,意味著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將不斷改善。這樣的好形勢鼓舞了**每一位創新創業者,堅定了每一位“知識產權人”對未來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的信心。
其中之一就是智瓜瓜的創始人兼CEO嚴長春。嚴長春有十多年的科技服務經驗。他以改進和探索科技服務的精神,敏銳地洞察機遇。
他發現,雖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所提高,但企業普遍缺乏創造、使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傳統的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已難以滿足新時期廣大創新創業主體日益增長的新需求,甚至有不少企業因專利、商標糾紛等知識產權問題在IPO過程中叫停?!焙芏嗥髽I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使得未來創新成果進入市場的風險相對較高,“知識產權橫行”的現狀與當前的創業創新潮流嚴重背離。相反,這也意味著未來知識產權市場將有巨大的爆發空間。
“用儀器化產品破冰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
經過深入分析,閻長春認為,我國傳統知識產權服務業存在以下痛點:
1、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缺乏專業服務能力,服務產品單一,無法滿足企業需求,服務標準缺乏,用戶體驗差。關鍵核心技術保護不到位,導致企業缺乏競爭力和后端成果轉化困難,還可能面臨侵權風險。低質量專利容易被他人無效或被競爭對手繞開,無法起到維權的作用。此外,企業“走出去”繞不開知識產權的壁壘,這是**上的游戲規則。因此,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專業化、產業化和**化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 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相對匱乏。行業需要既有理工科專業技術背景,又懂知識產權規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真才實學,又能招兵買馬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高校知識產權專業人才的培養大多是“理論重于實踐、學術輕應用、法律輕操作”,呈現出“學難用、供需脫節”的瓶頸。
3、 目前,國內大部分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都在使用國外的數據產品。數據產品可以記錄企業研發過程的使用行為,通過行為數據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的研發方向和技術路徑。這給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安全和保密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因此,建立國內專有信息大數據平臺是十分必要的。
知識產權服務市場需要打破僵局,解決這些痛點,找到更快捷的運作模式?!蔽覀円蛟煲粋€擁有技術和專業知識產權服務的平臺,幫助企業用戶解決這些問題。